中国需要什么样的GDPR?

2019-05-10 eNet&Ciweek

4月17日,我主持了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个数据资产研讨会,会上胡延平关于以“网络所有制”的权属关系为中心,确立“数据资产保护”立法思路的观点,尤其引起我的共鸣。我完全赞同胡延平的观点并认为,拥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产权思路,可能是中国数据立法既不同于强调公平的欧洲,也不同于强调效率的美国的一条大思路,中国要走出一条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数据立法之路。

一、中、美、欧数据立法存在三条路径,中国要有体现自身特色的大思路,兼顾公平效率

当前,围绕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全球数据专家正在展开深入研判。一般观点认为,欧盟数据立法偏严,不利发展;中美两国立场相近,倾向发展优先。但中美两国立场会有何异同,至今仍未辨析出来。准确地说,相同之处容易看出,都强调数据开发利用。我们现在意识到在数据立法上,中国与美国有共同利益,但相异之处还很少有人分析。2月28日,北京大学数据治理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只是形成了中国数据立法不能照搬欧洲的共识,但中国数据立法如何走自己的路,仍没有形成大思路。要不要以及如何走一条有别于美国的路,几乎还没有人提出。4月17日的会上有专家透露,他们在与美国权威专家接触中了解到,美国权威也不赞成GDPR,但又不好公开反对,而希望中国打头炮。但如果不能辨析出中美立场的不同,贸然被别人当枪使,也不明智。

中国采取何种立场,要有大思路。我认为,这个大思路应从顶层开始往下捋顺:欧洲传统立场是强调公平,美国传统立场是强调效率,中国的立场应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在数据上,欧洲强调公共利益,美国强调商业利益,中国应把握共享发展这条主线,强调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协调。明确了这个大思路,再往下细想,就有根据了。

共享发展,具体到数据本身,落实在产权上,就是明确数据权属关系,特别是区分拥有权与使用权。这种产权制度设计思路,从理论上说,最有利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统一。

二、中国数据立法要顺应数据自身特点,进行两权分离、共享发展的针对性设计

1、技术属性的不同

物质与数据根本属性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技术属性的不同上:物质在技术上不可以(完全相同地)复制自身,而数据在技术上可以复制自身(而且副本与主本——在0、1代码上——没有区别)。这种技术属性决定了对应的交换属性与资本属性。

2、财富属性的不同

1)交换属性的不同:物质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称性,交换后,一方得到(货币)价值,失去使用价值(自己和他人不再能使用);另一方得到(具有专用性的)使用价值,失去(货币)价值。二者完全对等,称为等价交换。数据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不对称性,交换后,一方得到(货币)价值,但不失去(技术上的)使用价值;一方失去(货币)价值,得到使用价值,但不具有专用性(原主人和其他人仍可以在技术意义上使用)。

2)资本属性的不同:这种交换属性决定了进一步的资本属性:物质具有资本专用性,而数据不具有资本专用性。通俗地说,数据作为资本,其价值(货币价值)与使用价值(生产资料)不对称。可以无穷复制自身,而不增发对应的M2(资本货币)。例如:阿里巴巴相当于办了一个美联储(复制与M2等值的虚拟店铺、柜台等生产资料)却不违法,原因就在于巧妙利用了这种价值(凯恩斯定义的货币资本)与使用价值(奥地利学派定义的实体资本)不对称,后者可以(像孙悟空吹汗毛一样)通过反复复制来收租。

3、制度属性的不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价值双重性,转化为权利双重性。价值对应拥有权(ownership),使用价值对应使用权。当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称时,产权没必要区分拥有权与使用权,往往把使用权作为拥有权下的子权利;而当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对称时,要求数据产权区分拥有权与使用权,对应不同的收益权(收费模式,如买或租)。

共享发展是一种宏观理念,具体落实到产权上,最典型是共享经济的产权路子。共享经济,俗称以租代买,租对应的就是使用权,买对应的是拥有权。它是从高科技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模式,由云计算转化出的云服务,就是按使用权收费,而不按拥有权收费;由产品业升级为服务业,也是按使用(即服务)收费,而不是按产品收费。

共享发展中体现公平,在于产权开放(称为共享,即共同使用),体现效率在于产权保护(分别拥有)。合在一起,是分别拥有,共同使用。具体到数据上,一方面强调数据生产者权益,一方面强调数据使用者权益,通过制度平衡二者利益。

三、在数据立法上走中国道路的现实考虑

中美在数据立法上相对于欧洲立场求同,而基于自身利益和对发展趋势的不同判断而存异,是当前决策需要做出的判断。主要考量的是自身利益。

美国当前的产权思潮可以分为东海岸(主流)和西海岸(非主流)两类,东海岸强调按物产属性设计数据产权,代表性的制度设计是知识产权;西海岸强调按数据本身独有属性设计数据产权,强调开放共享,如硅谷的开源与云服务。显然,后者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而前者是美国近百年受老欧洲(大陆法系)影响而形成的主流思想。

超越意识形态考量和评价作为美国主流制度的知识产权制度,其特点按物产特点(对称)设计数据资产(不对称),优点是刺激知识与数据的生产提高效率,缺点是赚小钱,丢大钱。它是人类在知识生产处于低端业态即产品业态时的产物,特点是按产品收费,而服务(使用)免费;发展到高端业态即服务业态时,借两权分离一变而为云模式,即产品免费,而服务(使用)收费,如SaaS。比较知识产权与云模式就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只能收一次费,云模式(即共享发展模式)因为可以反复收费,是吃小亏(在产品上)占大便宜(在服务上)。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强迫中国遵守知识产权,从200年后看,就是一个笑话,相当于让中国接受让美国人占小便宜吃大亏。中国此时完全可以全部应承下来,保证遵守知识产权,顺势将云模式当作超车的重点,吃小亏占大便宜,闷声发自己的财。为此,数据立法要有区别。

四、中美早晚会在产权上分道扬镳,宜通过数据立法提前进行制度竞争准备

以硅谷为代表的西海岸正眼睁睁看着东海岸权力中心因传统思维而坐失机遇,美国要摆脱大陆法系产权观念的思想束缚,回归英美海洋法系传统,至少需要百年时间,中国认准服务高于产品这个发展顺序,坚持共享发展,就会迎来两百年来最大机遇。上一次,拿破仑法典确立了现代产权制度,使工业国在竞争中胜出。今后的中美竞争,首先也是产权制度竞争。

我同意胡延平下述判断:网络所有制不仅是所有权,所有和使用可以是分离的,这是和传统的所有权、物权等等最大的不同。具体的使用,以及使用相关的一些重大的权利和权益。比如说调看权、传播权、复制权,这样一些东西从欧盟的GDRP里面可以看到,但是同样的权属关系,我们是在一个开放的,有每个主体自己界定每个数据都可追溯、可标的、可计量、统计的角度,放在开放、共生、共享环境里面去看。

现在处在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附和别人还是有创见?拿出体系性的东西能够和国际对话,这个就是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