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罗默获诺贝尔奖

2018-11-13 eNet&Ciweek

4034970a304e251f17acfa09ad86c9177e3e53e3_副本_副本.jpg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保罗·罗默(Paul M.Romer)。对罗默,我一直有一个错觉。在一篇文章中,曾随手写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罗默、斯蒂格里茨、克鲁格曼认为……”,校对时才忽然警觉:罗默还根本没得奖呢。可见在我心目中,罗默得奖是理所当然的事。罗默获奖,在我看来是传统经济学向新经济学过渡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罗默身上有过渡人物特有的新旧两重性,就其规模经济主张来说,他代表的是旧经济的终结;就其新经济增长主张来说,又代表着新经济时代的开始。

标准经济学有一个弱点,只谈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不谈人与自然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力)。这种经济学一到技术革命时期就卡壳,因为不了解高新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机理。只好搬个小板凳看着变革目瞪口呆,任由钱被高科技们哗啦哗啦圈走。

将技术纳入经济学,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是罗默的一个主要贡献。罗默代表了技术与经济学的联姻,指向了高科技时代新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正是我现在从事的专业(技术经济学)。在罗默1990年谈到,“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其基本特征在于:它不是一般物品,亦不是公共物品,它是具有某种非竞争性、部分排他性的物品。”

罗默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所带来的增长不是最理想的,垄断竞争是必要的。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规模经济。罗默的理论经济学部分属于我特别喜爱的张伯伦派,与斯蒂格里茨、克鲁格曼用的都是一套模型(D-S模型,即张伯伦理论的数学版)。核心是认为完全竞争不真实,而主张用垄断竞争刻画真实世界。同时,罗默与斯蒂格里茨、克鲁格曼一样,从均衡理论中得出的同样是具有报酬递增特征的规模经济结论。

虽然有无报酬递增,被当作区分新旧增长理论的界碑(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报酬不变或递减)。但在我看来,罗默的报酬递增理论,严格来说,算不上“新经济”增长理论,因为规模经济发展到极端,不过是传统中国制造,是一种典型的旧经济。从互联网人看来,实在算不上新。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内生增长理论)之所谓新,只不过是相对于更旧而言的。

同是强调作为生产力核心的技术,罗默在政策上,属于政府干预派,与斯蒂格里茨是一拨的。他认为:政府可通过向研究者、中间产品的购买者、最终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补贴的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其中推理是,在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均衡价差中,FC(固定成本)=AC(平均成本)-MC(边际成本)。而FC直接等于an(补贴)。意思是,由于技术具有“某种非竞争性”,因此企业没有积极性投入研发经费,只好由政府补贴。这倒挺符合以往国家创新体系和863计划的逻辑,但与互联网的现实明显不符,解释不了谷歌、微软、IBM、华为为什么要大量投入研发经费,不靠政府,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可见,罗默与熊彼特理论不兼容,虽然他与熊彼特二代理论用的是同样的垄断竞争模型,结论却有很大不同。

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般发给快老死的人,再不发,颁奖者就会错过机会证明自己。因此,这个奖,其墓志铭的意义,大于风向标的意义。学子刚步入经济学殿堂,往往谁得奖就追谁,往往就追到几十年前过时理论上去了。罗默后面的理论,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我当天对我的研究生说,要盯紧潘泽、鲍莫尔这个方向。同是报酬递增理论,他们的范围经济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正好相反,证明的不是传统中国制造何以可能,而可以证明个性化定制何以可能。这才是比新经济增长理论更新的新经济的增长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现在捕捉互联网这个方向的实践,用三年时间把它变为理论,等你们七老八十的时候,诺贝尔奖才能轮到你们。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