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愚公移山志,创新扶贫思想路

2018-10-31 eNet&Ciweek

扶贫网_副本.jpg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2018年10月17日是第5个中国扶贫日,同时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值此之际,在10月16日下午,由2018年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社会扶贫网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的“互联网+”社会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以探讨新时代下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

“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中国社会扶贫网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通过“互联网+”社会扶贫方式,中国社会扶贫网进行了崭新的探索和实践。

打铁还需自身硬,攻坚“最后一公里”

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磨砺自己、改善机制,才是重中之重,用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扶贫首席执行官刘翔的话来说,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为此,中国社会扶贫网不仅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进行合作,在促进成立网络扶贫基金、积极推进扶贫大数据共享机制、网络精准扶贫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而且中国社会扶贫网还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一个全新化的专业团队,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解决推广层面、服务层面以及技术支撑层面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将中国社会扶贫网建成社会扶贫“全国一张网”,形成“全国一盘棋”。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这是铁律

刘翔说:“贫有千种,困有百样,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力点在‘精准’,手段要‘创新’。”

中国社会扶贫网从2017年运营至今,利用“互联网+”社会扶贫方式,通过“爱心帮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扶贫展示”、“扶贫评价”五大板块应用,有效实现贫困户与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对接,实现多种要素多方力量的有效聚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有力促进了中国社会扶贫事业的发展。

截止目前,用户数已突破3700万,包括2370万爱心人士、1290万贫困户和39万贫困干部。贫困户发布需求超370万个,累计完成260万个对接,对接成功率70.27%。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无疑给贫困地区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带来了新思路,也让中国社会扶贫网“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愿景,更加趋近于现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源头活水

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是一场持久战。刘翔表示,在这场战役中,中国社会扶贫网更需要做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脱贫群众的“造血”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达到脱贫致富。

中国社会扶贫网在贫困地区组织人才培训,培养产业带头人,用“先富带后富”的思路,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同时,它还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并搭建电商扶贫平台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特工销售提供出路,实现农产品上行,切实为贫困户增收,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

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写到: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在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中,互联网是重要的因素,但决定性因素,依旧是有着创新想法的人。胜利,靠的是人的思想。

只有思想是一种最深刻的存在,其它都不存在。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