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区app平台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产业,仿佛天上掉下来一块巨大的馅饼,不接着就特亏得上。那么社区app平台真的那么好做吗?
经常看到一些人信誓旦旦地说,要做社区综合平台,在他的平台上什么服务都提供。其实,基本上都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开发一个APP,搭建一个平台,然后挨家挨户地和商户谈,让他们入驻,说能给他们带去多少订单;然后再转身告诉用户,说这个平台上有用户们想要的任何服务。谈到盈利,都是一个套词:我们一开始不考虑盈利,先把用户量做起来,有了用户,什么钱不好挣呢?
也有人说做社区O2O,放着小区周边那么多小店不去整合,怪可惜的。是,我也看着可惜,但是你有什么本事让人家愿意和你合作?和你合作以后你又怎样去管理呢?“山东河马APP定制”想和大家聊聊社区O2O平台整合便利店的问题。

山东河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移动应用方案的设计咨询、定制研发、应用推广和技术运维。是专业的手机APP定制研发、H5开发以及微信二次开发的专业提供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碰到过很多社区O2O的案例,对社区类移动应用的现状比较了解。
其实,现在社区O2O创业者们都很能替用户着想,除了无法天天像伺候大爷一样伺候用户。打折、跑腿、送货上门,只要是能想到的都尽量去做。
但商户端就没那么幸运了,商户是社区创业者的摇钱树,能帮他们带去订单就是很大的恩泽了,还想有什么奢求。——这就是症结所在!
河马APP友情提醒——“商户与用户不平衡导致项目停滞”
作为平台,尤其这种低毛利无核心优势的对接平台,任一方不平衡都会导致平台使用价值降低:商户巴巴地盼着订单如雪片般落入店中,然后忙前忙后挣那一毛两毛的微利,还要跑腿,还要大爷地喊着,还要给平台分利,我要是商户老板我才不呢,我就坐在店里磕着瓜子看着电视等顾客上门,一天少挣两块钱也不会死!用户一看商户咋回应这么慢啊,于是破口大骂,什么破平台,忽悠老子,把你卸了!
河马APP指导——“最后500米的接力平衡”
我们必须明白,在商户和客户之间的最后500米,拿什么去接力和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们不说土豪平台的烧钱玩儿法,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创业者实力并不雄厚,我们补贴不起,也无法自建物流,我们都知道重金砸出人气这种看上去很爽的方式十分不适合我们。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接力这最后500米又少费成本?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看看商户与用户两端的供需是什么?商户需要订单、需要资金扩大规模、需要省事又轻松地挣钱、希望躺在老板椅上天天等人送钱!用户需要便利、需要物美价廉、需要足不出户啥商品啥服务都能上门,希望躺在床上让丫环天天伺候!好,那么问题来了:
1.你能为商户带来什么?
刚才说了,商户除了订单,可能还需要资金周转解决品类扩充及店面规模,需要技术支持解决复杂的SKU管理,需要人手帮忙分拣配送。社区平台如果不能像社区001或京东那样,有野心直接做一级代理商,端掉商超门店的饭碗,那就想想怎么帮助社区店在供应商那里压低渠道成本。如果不能像嘿客那样,所有商品在屏幕上,无需仓储,那就想想怎么利用平台后端系统帮助社区小店计算货品预算及仓储使用周转频次。如果不是团单一次为商户带来大额订单,那就想想是自建物流帮商户送货还是找闲置人员做配送。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由山东河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持开发的社区APP项目。功能比较全面,订票、租房、旅游、商品、论坛,娱乐等,可谓是衣食住行样样俱全。并且,该平台主要面向一卡通用户和商户,有固定的商源与客源。平台上做优惠和活动都比较方便。另外将社区O2O平台扩展到全城,利用除需要送货业务以外的优质服务提高平台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信誉度。这样平台人气聚敛相对比较容易,随后利用高人气吸引小区商户,待平台获利稳定后,可自行增加一端,将用户服务与商品对接。这样,平台将最重的地推和物流以外包形式交给第三方合作团队,既控制了成本上升,又实现了用户体验,算是一个思考的方向吧。当然了,平台需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保证商品质量和物流速度。
2.你能为用户带来什么?
首先把用户想到尽可能懒。无论移动端界面的选购、下单体验,还是快送员上门配送,整个流程保证顺畅,物美价廉,品质有保证,时间及时或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上门服务者态度良好。
想要让黏性更佳,就需要附加更多生活服务内容,尽可能实现居民生活一站式服务。在用户黏性上,可以做会员制,会员可以晋升,会员的优惠力度因晋升等级而又有差别,包括其他与会员相关黏住用户的功能,这些都是为用户带去实惠的价值;至于上门服务的快送员,他们的服务品质如何衡量,在评价中可以有个量级标准,达到怎样的量级获得怎样的奖励。具体细节及防止恶评或注水可再做考量。
3.如何转嫁同时为商户和用户服务的综合成本?
这是所有社区创业者最为核心也最关心的问题。土豪玩法忽略不计,通常的经济玩法是努力说故事,由投资人埋单,然后击鼓传花;如果故事说的不漂亮,或者市场上冒出领先者,融资就存在风险。一般有两种情况:
(1)开辟新盈利业务,挣钱养项目,慢慢积累用户,比如依据渠道优势做代理,赚点辛苦钱。即便是巨头,像58同城旗下的到家品牌,现在也是个不挣钱的项目,眼下主要目标是圈用户、占领市场;雕爷的牛腩与河狸家,现在也都不挣钱,前期是阿芙精油供着,现在投资进来了,能搞土豪玩法了。
(2)在原业务基础上细分新品牌,做增值服务或高端服务。比如有人围绕女性白领做零食配送,客单价高,投入回报可观;比如围绕家庭烹饪,做膳食细分体验,从菜谱、炊具、调料、柴米油盐、烹饪方法(视频)及与超市合作生鲜采购等,把一块服务做起来带动其他服务品类提升。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门槛。这个门槛要么是有一定规模数量的线下合作商户,与商户合作关系密切;
要么是本地政策性优势,比如一品一家做O2O,充分利用农村剩余生产力,帮助农民致富,得到当地政府扶持;
要么是技术上实现独有的暂时性领先,刚创业的公司对技术这一块可能并不成熟,河马APP接手的初创项目中,创业者公司几乎都有技术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河马APP专门宣贯技术分享支持的政策,成为新时代分享0经济的生力军之一。
河马APP定制告诉各位创业者:一旦你决定,就不要逃离;一旦你开始,就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