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要靠“亲自”创造

2016-01-23 eNet&Ciweek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年会让我谈谈2020年信息社会的新景观。景观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东西,说的是信息社会的“样子”.如果允许我使用500个主题词,1000个主题词,我可以象素描那样,把我心目中信息社会的特征,一笔一笔描绘出来。但演讲只有15分钟,有没有可能,只用一个词,就把信息社会的“样子”,形象地勾勒出来呢?想来想去,我决定只用一个词,这就是Accese.它对应的概念是“亲自”. 其中的逻辑在于,工业社会总的来说,是一个委托-代理的社会。委托-代理关系,就是“亲自”的反面--不亲自。在工业社会,我们有权可以亲自做的,主要有三件事:亲自上饭、亲自上厕和亲自上床。除了这三件事,我们多需要由别人代表我们,去支配(ownership)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信息社会的特征林林总总,但归结到一点,主要是让代理人的权力,复归委托人。由委托人亲自用权,这就是Accese.我们可以把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区别,精简为“不亲自”与“亲自”两种用权方式的区别。 人从不亲自的状态,转换为亲自的状态,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和感受呢?我用了一首诗来形容,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新景观这个题目,是王俊秀出给我的。我就顺便拿他的老师海子的诗借来说事。我发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密码”:它的三段中,正好藏着经济、文化、社会三种Accese,反映的是人转向这三类“亲自”后的感受。我戏称3A景观。 1A代表Accese(使用权)这一经济景观 先看经济。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都含有“亲自”的意象。亲自,对经济来说,对应的是使用权Accese. 为什么这么说?对财产权来说,Ownership(支配权) 和Accese(使用权)分别代表了财产的归属与利用。Ownership和Accese的关系,好比奔驰车主与奔驰司机的关系。车主拥有车,但可以不开车;司机开车,但不拥有车。对分享经济来说,以租代买就是指使用(Accese),而不拥有(Ownership)。其中,Accese只能通过亲历亲为实现。 Eilene Zimmerman有一句名言,代表了信息社会人们对财富的感觉:The new sharing economy values access over ownership.意思是新的分享经济对access 的估值要超过 ownership.access 是亲自使用财富,ownership则是不亲自地拥有财富。 例如,某老板英年早逝,老板娘带着11亿嫁给老板的司机。老板虽然拥有财富的ownership,但司机才真正access了财富(包括老板娘)。“不亲自”,就等于有ownership但没有access,俗称有钱不快乐。信息社会的感觉,一定要爽。爽是哪来的呢,就是靠access. 信息社会的经济感觉,就是要亲自来。前提当然是平台可以分享。所以我把海子的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改为“我有一个平台(如淘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A代表Accese(接近权)这一文化景观 再看文化。海子说: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把海子这一段想象成一个自媒体的场景。这里隐含的亲自意象在于,与亲人通信,只能“亲自”沟通。 通信模式的媒体与广播模式的媒体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必须“亲自”完成信息沟通,所以叫自媒体;而后者由单位(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代理,靠着对媒介的拥有(ownership),完成单向传播。 信息社会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自”使用媒体资源。这种权利叫接近权。它与经济中的使用权,是同一个词Accese.1967年,美国学者J·A·巴隆在《接近媒介》,首次提出了“媒介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的概念。巴隆认为,重要的不是传媒企业的私有财产权;需要把Access权利“归还给它的真正拥有者--读者、视听众”.Accese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媒介的“使用权”. 自媒体现象可以视为同经济中的以租代买同样的现象:对社会媒体,大众不求拥有,但求使用。例如,人们在微信中,互相传递“幸福的闪电”,一对一地把消息“告诉每一个人”.他们不需要把互联网买下来,只要向电信运营商交个使用费就可以了。 信息社会的文化特征,同媒体特征一样,将发生从“不亲自”到“亲自”的转变。亲自从文化供给侧是“接近”(Accese),从文化需求侧看就是体验。拥有(ownership)媒体的人,尽可以成为代表每个人的喉舌,传达一些万众一心的内容;但使用(Accese)媒体的人,则只能“亲自”使用自己的喉舌,去传递自家的悄悄话。 3A代表Accese(参与权)这一社会景观 再看社会。海子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的看点是“在尘世获得幸福”,尘世中包含着亲自这一意象,因为尘世与天堂的不同,就在于尘世可以亲自接触幸福,而对天堂中的幸福,只能可望而不可及,体验(指“用体来验”)不到。 工业社会由于幸福资源有限,只能优先特供那些拥有支配权力(Ownership)的人,代表大家去幸福。其中出现的以权谋私现象,我们称之为腐败,是指代理人(公仆)不好好履行代表的职责,而僭越了委托人。 这时,Accese就变得重要起来。Accese在社会领域不译为使用权、接近权,而译为参与权。但意思一样,是指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权、接近权。例如《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25条规定,缔约国公民 “To have access, on general term s of equality, to public service in his country”.就是指有权参与(使用、接近)所在国公共服务资源。在工业社会,只有官员能够接触公共服务资源。信息社会怎样实现让大众参与呢?其实很简单,上海徐汇区、广东佛山市的经验是,开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通过API,将社会服务、商业服务以APP形式,Access在公共服务资源上。APP这种服务方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出现,过去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现在叫“共享共治”,它使幸福资源比工业社会有了倍增性的飞跃。 网民对公共资源不求拥有(Ownership),但求使用(Access),是信息社会政治的突出特点。Access强调的是网民对切身利益相关事务的参与,不求拥有权力,但求解决问题。在网络社会学中的经典表述是,网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张权利,又称为“办实事”,也就是海子所说“在尘世获得幸福”. 沿着这个方向努力,信息社会将出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观。原来幸福是看得见,摸不着(或只有少数人摸得着),变成看得见,而且大多数人摸得着。如果真能如此,治理现代化也就实现了。 有心人可以看出,这里的3A故事就是我《新文明论概略》的浓缩。3A实际只有一个,就是Access.尽管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三个领域,被译成不相干的三个词,但内核是一样的,强调的都是“亲自”.不是说工业社会的“不亲自”就不好,三个方面的代表也是需要的。但从长远观点看,国际歌说的没有错,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海子虽然不懂信息社会,但他知道,一个理想社会,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亲自去把握幸福。这其实就是信息社会的正宗的本义。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