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是假象,问题来了,也将随之而去
或许你记得好莱坞电影大片中可以停止时间或者穿越时空的高科技设备;或许你还留恋中国神话故事类似于孙悟空的定身法那样的神奇效果;或许你更向往北欧传说中诸神黄昏的神秘末日情怀。但是无论电影、小说、神话如何丰富绚丽地描绘时间停止,我们却始终无法亲眼见到它来临时的景象,甚至很多人连是否在真的存在时间停止都还不知道。
逐渐流逝的时间对于人类的感觉而也许是显而易见的,虽然那只是假象。你能感觉到光不断地照射到地球上,感觉到时间流逝四季更迭,感觉到生命成长从幼小到成熟再到衰老,总结这一切的感觉你可以清楚的确认:在时间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时间停止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放弃在这本无涯的路上执着,我们把自己的思维双向延伸,一向去往宇宙之初时间起源,一向去往无限遥远的未来时间终结,探讨时间的开始与结束,一方面,问题来了,一方面,也将随之而去。
第二,时间可以弯曲,回到过去,就是走向未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把这两个极端的东西放在一起讨论一下。因为在某种定义上,时间的开始和停止存在着高调的统一性。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我们一天生活有24小时,而在这24小时中有一个很特殊的时刻--12p.m。换做24小时制,你可以叫它24点整,也可以叫0点整。它既是前一天的终结,也是后一天的开始,你能说这一天的时间起于什么时候,终于什么时候吗?时钟上的刻度本就是人为定义出来的,对于时间来说,它从未在这一天的某一刻暂停了一下,甚至所谓“一天”也是人为定义的。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原则,他认为时间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观点就像一个平面里的一条直线,它是在无限的平面里无限延伸的,你可以在它身上划出刻度,线段属于它的一部分,直线却永远无法属于线段。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视角,是基于一种自身感官形成,但未加证明的科学理论。而在未加证明之前,它多少是有一点人性权威的成分含在这信服力里面。
在相对论没有提出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时间是稳定、不会停止的节律,是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铁律。但是相对论的提出,就开始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它开始揭示时间的本质——时间是可以被改变的,可以放慢、加快,甚至被扭曲。速度越快的物体,度过地时间会越慢,如果你达到光速,理论上你就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抑或未来。
相对论还带来了另一个可怕的东西——奇点。奇点的定义是一个质量无穷大能量奇高的点。奇点是时间崩溃的时刻,也就是时间的边界,可能开端,也可能是终点。然而奇点到现在也只是一个科学上的猜测,支持它的也只有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黑洞。
宇宙大爆炸(BigBang)被认为发生在137亿年前,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所造成的。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和密度降下来,通过这些基本粒子逐渐形成原子、分子,然后复合的气体凝聚成星云,最后形成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
在大爆炸之前,一切都是趋近于无限的,而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无限都是无意义的,所以在大爆炸理论被认可以后,宇宙大爆炸也就被认为是时间的起点。

那么时间的终点呢?
一般的解释,黑洞是一颗垂死恒星崩溃了,聚集成一点,然后以自身具备的极大的引力,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物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黑洞和奇点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科学家假设了黑洞就是奇点,更准确地说,黑洞中心有一个奇点。相对论说时间会在黑洞的内部走到尽头。假如,一位宇航员不幸落入到黑洞之中,他的身体会被撕成碎片,碎片还会撞上奇点,然后他身上的每一个粒子都会压缩到一个无限小的点,这个点不是视界中细微如发丝般大小的点,而是一个数学意义上大小为零的点。这样你的时间线也就走到了尽头,你的灰烬中再也衍生不出新的生命,你再也没有办法以任何的方式证明你的存在。
如果,如果真的有一天,宇宙膨胀到了极限开始收缩,发生和大爆炸相反的过程,一切又回到奇点,也就是整个宇宙都转化成一个黑洞。那么,一切的生命、物质都将走到尽头,时间就此终结。
这一天会来临吗?
那个和大爆炸相反的过程被称为宇宙大坍缩,这个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认同。就算宇宙不发生大坍缩,可能还会有大撕裂、大溶解等等——我们生活的宇宙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
不过,相对论也不一定是百分百的正确。我们在中学时学到过凸透镜聚光的原理,它会将两束平行光聚集到一点,产生一个光强无限大的亮点。实际上,光并不是聚集到一点上,而是形成一个图斑。因为光的实质不是线,而是波。
在包容量子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见解——物质和光一样拥有类似波的属性。那么这样一来,奇点或许就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小小的一团区域,它的密度尽管很大,但是会保持在一个范围内。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时间或许就不会终结。
如果在宇宙发生大坍缩后,再次逆转,再一次发生大爆炸,时间也像钟表一样走过了360度,再次回到起点。那么前一段的宇宙历史中的一些粒子或许就不会被彻底毁灭,而是流传了下去。
如果要用图形来形象地形容一下这几种观点,那么亚里士多德观点,时间就是一条直线;认同宇宙大爆炸是起点,但是相信时间不会终结的观点,时间是一条射线;认为时间起于大爆炸终于大坍缩的观点,时间就是一条线段;认为大爆炸和大坍缩不断循环的观点,时间就是不断延伸向前的一条条线段。
尽管许多科学家一直在寻求证明时间不会终结的证据,但是这么多的理论一直有无法解释问题,天平一直在向着终结倾斜。
第三,时间不会终结,但如果时间会终结,你应知道时间是如何终结的
时间终将难逃一死,那么多的科学家貌似恨透了“无限”,想尽各种办法置时间于死地。
有一种观点认为,时间之死不过是一个复杂体系的崩溃,就像人类生命的消逝一样,没有什么自相矛盾之处。正如生命是在无生命的分子组织成机体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样,时间也可能是在无时间的原料自行产生秩序的过程中涌现出现的。时间的一切特性都是自身内部组织化产生的,最终也将崩溃而摧毁。
时间的单向性可能是最早丧失的特性。单向性就是由过去指向未来的“时间箭头”。时间可以影响物质,物质同时也在影响着时间,我们感受到的时间的指向,不过是物质从有序过度到凌乱的一种自然退化。如果这种趋势一致持续,宇宙终将凌乱到一种比本身更凌乱的状态,科学家称之为“热寂”。单个粒子不断进行着无规律的自我重组,但是对于宇宙将不再发生任何改变,即使幸存下来“时钟”(指的是定义时间的粒子量,例如1秒就是测量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它也将在左右两个方向摇摆变化,彼时就无所谓过去与未来,时间就此终结。
有的科学家觉得时间死的不够彻底。他认为如果宇宙之初或者终结之时连“时钟”都不存在,那么时间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认为,宇宙之初就像一堆没有组装散落的积木,由一大堆夸克、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混合而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这些基本粒子中组装而成的。当宇宙终结的时候,会回到这个状态,到时无法找到作为时间的参照物,时间也就无法被证明出来,时间最基本的特征已被剥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时间将会越来越慢,最终停止,时间不复存在而是转化成另一维空间。有这样一种推论,我们的四维宇宙(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可能是一张膜,飘荡在一个更高维的空间中,就像风中的一片树叶。我们则被束缚在这张膜上,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这个四维“囚笼”中随意走动。但是,如果这张膜受到足够猛烈地吹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拼命抓牢,所有过程及某种移动,全都会陷于停顿。物体受到这张膜的推动,移动速度越来越接近光速,直到最终它们的轨迹太过倾斜,以至于实际上它们在做超光速运动,那时候时间相对于我们来说是已经是静止的,完全转化为空间的另一维度。
第四,时间永远属于你,你主宰了时间,时间就如初恋
正如科学家如此痛恨“无限”一样,没有什么是永久存在的。就是在哲学家的眼中对此也抱着“悲观心态”。宇宙也许不会突然消失,但是会变得越来越破败,最终不再适合生命生存。
根据科学家的观测计算,宇宙还有240亿年左右的寿命,虽然这个数字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如云泥之别,但是留给我们人类却远不是这么多。随着人类的繁衍,对于生存环境及宇宙状况加剧的破坏,我们努力的结果只会是向着终结前进。
前不久人类发现了“第二颗地球”,人类第一次找到合适的移民之所,但是1400光年的距离只能让我们遥望相叹。或许时间太虚幻,我们摸不到看不到,但是美丽的星空我们看得到,蓝色的地球我们触得到,时间的终结尚未知道存在与否,如果说它们的终结必将出现,那就如初恋。
第五,时间就是你,可以停止,也可以延续
时间留给宇宙的还很长久;
时间留给地球的还有些许;
时间留给我们的并不多了;
时间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
忽如一夜春雨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就是当下的力量,但这种时刻可以延续吗?当然可以!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