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真正的纯粹的储蓄银行

2015-03-15 eNet&Ciweek

hgh
  金融的本质在于资金融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存量和流量不可偏废。这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必须直面的问题。——题记   为什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中邮储)正谋求上市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这种爆炸性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中邮储IPO计划融资额最高为250亿美元,或与阿里IPO比肩;2、目前潜在投资者包括一些美国私募基金集团、亚洲主权财富基金以及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投资价值可见一斑;3、中邮储股权出售必须经中国国务院及财政部批准,此前银监会曾对中邮储批函敦促其“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可见政府积极的政策导向;4、中邮储是中国六大商业银行中唯一一家迄今为止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5、这是一家真正的纯粹的储蓄银行。   然而透过巨额的融资额、高大上的投资机构、政策的明文鼓励,我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IPO本身,而是中邮储强烈迫切的转型期望。我们需要看到,在中邮储的转型进程中,IPO仅仅是一种方式、一个开始。   除了转型别无选择   国家关于金融行业创新的政策态度正在逐步放开。两会期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了如下指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   同时也存在一种现象,如果银行业不改变,有人就会来改变银行。随着“网商银行”的获批和筹建,互联网金融正在实践其理念。   可以说,如今的中国金融业,势如破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已经把传统金融业逼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这一点在传统银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面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一面是政策的开放,失去庇护的传统银行业不转型或将没落。对于国有六大商业银行中唯一的一家未上市的中邮储来说,除了转型,别无选择。   40000,6.3万亿元,250亿美元:其实不是为了融钱   2006年工行创造220亿美元全球最大融资纪录,2010年,农行A+H股共融资221亿美元打破了工行纪录,2014年,阿里纽交所IPO融资250亿美元,刷新全球融资纪录。中邮储计划最高融资250亿美元,颇有赶超阿里的气势。阿里能融250亿美元,离不开阿里集团目前仍很强大的销售平台、盈利能力,以及随不好预测但还在前行的脚步,也离不开路演时马云精彩的演(chui)讲(xu)。那么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邮储又凭何自信能融250亿美元?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中邮储目前拥有40000多覆盖城乡的网点,服务客户多达6.1亿,总资产近6.3万亿元,据国际权威金融媒体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中邮储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第28位。   而据报道中邮储计划融资额在100亿美元~250亿美元之间,约合620亿人民币~1550亿人民币,融资额将占总资产的0.98%~2.46%。由此分析,中邮储大张旗鼓的上市,其实本质并非单纯地为钱,也不缺钱,6.3万亿人民币总资产融资250亿美元可谓九牛一毛。那么其融资所为何故?   回顾上文的一串数字“40000、6.1亿、6.3万亿、28位”,名利双收,中邮储缺什么?   其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往往不仅和融资有关,更重要的是改革和转型,而通过上市吸引战略投资不失为一个好的预变化尝试策略。甚至有言论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因急于转型而那股权做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迫切和必须。   结合中邮储IPO及其资产、用户、规模等背后的意义,即可发现……   互联网金融来了,庞大网点或成负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可谓不深刻地在改变金融业。不同于传统金融业的稳健,互联网金融更加开放、灵活、快速。随着手机的普及,农村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而未来互联网金融势必会将农村用户从信用社等基础营业网点解放出来,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各项日常金融业务。中邮储曾经引以为傲的覆盖范围广泛的基层网点因庞大的固定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可能反而将成为其转型的负累。在中邮储转型的过程中,消解这些营业网点将非常耗时耗财。   金融创新下,低成本吸储不可持续   人口红利消退和城乡结构变化潜藏危机   除了上文提到的阿里参与的“网商银行”,腾讯、百度和京东等也涉足互联网金融。细化到中邮储的问题上,这里主要谈一谈关于三农贷款、小微贷款等普惠金融的问题。众所周知,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主要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这与中邮储服务三农、小微的普惠金融定位相一致,这也是蚂蚁金服有意入股中邮储的原因。中邮储在农村市场已耕耘数十载,在普惠金融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中邮储在农村市场正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如阿里、京东等;一方面是农村大环境的改变,比如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城乡结构的变化。这些都将造成中邮储曾经低成本吸收储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竞争的压力下,中邮储已开始探索金融创新,比如移动业务、电视业务以及与微博、微信等合作推出微银行。   5/6的存量比例:想想也是醉了   中邮储6.3万亿元总资产中,有超过5万亿元是储蓄存款,即5/6的存量比例。这是中邮储深耕农村、业务市场较单一带来的弊端。而流动资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扭转如此失调的存、流量比例是中邮储急需破解的问题。中邮储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拓宽业务范围,包括增加中间业务以及与大客户合作,以期扭转长期形成的以农户和小微企业为主的市场局面,发展成为新型零售商业银行。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尤其在坚持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如何能够兼顾多元化的业务将是对中邮储严峻的考验。   战略引资,单一股权结构亟待破除   中邮储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然而自股改至今仍然保持单一股权结构,中国邮政集团为其单一股东,全权为其注资。而中邮储的运营和发展也和中国邮政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一股权结构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是由单一股东管理操控,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的多元的公司治理结构;其次,风险和收益由单一股东承担和分享,高收益和高风险往往相伴相生,因此抗风险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隐患;再次,单一股权结构下的股权集中容易诱发腐败滋生。中邮储原行长陶礼明因挪用公款、贪污受贿落马就是明证,其同伙包括原中邮储代理托管部总经理兼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春太以及原中邮储代理托管部副总经理孙丽娜。可见单一股权结构下腐败窝案的易发性。此外,历史沿革,导致中邮储和中国邮政集团资产、人员、管理相互交织、权责不清晰。因此中邮储股权结构改革亦可谓势在必行。   银监会敦促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引进战略投资者,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中邮储上市与股权结构改革的相关性。战略引资将迅速改善中邮储的股权结构,推进中邮储的转型。不同于制造业国际资本外逃的困境,国有银行业向来备受资本青睐,包括外资。一方面由于国有银行较好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虽然国有银行上市推向了市场,然而根深蒂固的中国政府为国有银行背书的现象,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稳居世界较低水平,至少不会担心类似美国银行破产的悲剧出现。然而金融作为一国经济命脉之一,也要防止外来风险的入侵,比如热钱的流入。从这一点看,中邮储IPO融资额占股权比例较少反而是谨慎的表现。   中邮储虽然成立仅8年,然而其历史可追溯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办的邮政汇兑   历经了清末、民国、新中国等时期,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邮政储金业务发展到如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中邮储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如同中国经济改革的缩影,反映出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中国邮政集团独立掌控到上市寻求战略注资,中邮储的改革力度反映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决心。当年中国加入WTO费劲千辛万苦,其中被外国所抨击的因素之一就是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曾不被国外主流国家所认可。撇开政治因素,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确实还不彻底,然而我们看到了政府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心,从当年的改革开放到如今的简政放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正逐渐弱化。政府鼓励中邮储的引进外资更加证明了市场的重要性,这一次政府或不是控制者而是引导者,旨在为中国企业指明或探索发展的方向。   可以说,随着唯一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邮储上市的推进,中国离真正的市场经济又近了一步。   最后我想说,存量、流量不可偏废,随着中邮储转型的推进,或许未来作为“真正的纯粹的储蓄银行”的中邮储将不复存在,然而不是灭亡,是涅槃重生。这对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无论规模)都有借鉴和思考意义。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