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互联网崛起,美国互联网霸权才能软着陆

2015-03-12 eNet&Ciweek

edxs
  在历史学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理论,“修昔底德陷阱”。   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场与原有大国之间的斗争,这个理论推广至互联网领域似乎也同样适用。近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中,不论是SAP超越Orcale,还是Google打败微软,我们看到了太多先行的佼佼者被晚辈后来居上乃至超越的例子,而这每一次超越的背后都伴随着一场关键意义上的的技术竞争或商业模式竞争。但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有可能避免陷入这个陷阱的历史宿命,同如今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强国美国避免了一次全面摊牌的竞争。   这并不是中国互联网对世界传递出的友好态度所能做到的,也绝非美国互联网对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绝对霸权的目空一切,而是出于如今大环境考虑的必然结果,使得这种中美互联网之间实力的相对转换是和平的,但不必是温和的。   美国对互联网霸权将逐渐旁落正感到恐惧   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所面对的境遇与条件,在客观上使和平转换成为可能。以往的国与国之间行业的相互隔绝被打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之间同行业的利益特别是大国之间的行业利益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全球化象征的互联网则更是如此,相较于其他行业,互联网更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互联网的生存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的,虽不能说一荣俱荣,但一定一损俱损。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虽引起美国对互联网霸权旁落的恐惧,但同时,美国又将本土互联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中国互联网上。硅谷风投公司AccelPartner合伙人JimBreyer曾指出,在未来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媒体类企业创造的市值有百分之七十五会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公司,其中中国将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中国互联网在未来十年创造出的价值将直追美国,而这其中的增长有一部分来自于美国本土企业的投资与合作。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用户数量庞大,蕴含无限潜力的市场来说,借助自己本身超一流的技术来构建技术壁垒以防止其蓬勃发展、威胁自身霸主地位,对美国互联网界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最好的结果只是失去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合作伙伴而非清除了一个潜在威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开放与发展,许多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对这片市场持续看好。   例如Facebook,尽管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而被禁止,然而在其他领域仍旧积极寻找着进军中国市场的切入点,在去年中旬,便有在北京租赁办公地点的传闻,虽然最后被否认,但从它成立至今的种种举动来看,打入中国市场已俨然成为Facebook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的消息,不论是最初的亚马逊,还是如今刚刚登陆中国市场的Uber,以及跃跃欲试的Twitter,尽管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但仍旧对中国抱有充分的信心与诚意。而那些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的老牌互联网企业也并没有因为一时的退出而就此告别中国市场,因为他们明白,如若不能尽快打开这片巨大的市场,等待他们的只会是公司的扩张停滞不前与利润的不断下降。   同样,中国和互联网企业们也对美国有着极大的兴趣,这在他们看来与其说是挑战更不如说是机遇。去年,在BAT三巨头之一的阿里的带领下,国内互联网纷纷试水海淘业务,并希望能借此拓展自己的海外业务与合作伙伴,而其中的布局重心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此外,对美国初创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也纷至沓来,仅阿里一家在去年的海外投资布局便已超过七亿美元,腾讯则更是其中的先行者,早在2013年海外投资就达20亿美元。可以说,这些投资与被投资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已将中美两国的互联网牢牢牵引在一起。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并不会威胁美国互联网,甚至只有中国互联网的真正崛起,才有可能使美国互联网在如今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的情况下能够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但也许,美国并不能理解中国因几千年智慧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虽然这种最高智慧或价值观在当今社会还没有变成显性。   美国的势衰,不是技术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竞争、追赶的手段,已远远超过于初始目的的需要,即如若应用不当将会使自身也陷入泥团难以自拔,就如如今被严加控制的核武器一般,拥有超饱和、高杀伤力核武器的美国无法保证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使自身也幸免于难或免于承担其后果。对应到互联网领域,则不禁使人想到各类病毒与黑客。黑客这一原本意指计算机技术专家的名词在如今已成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其起源正在于美国,但美国显然已无力于控制此种势力的增长,面对外来的黑客入侵,作为互联网霸主的美国有时甚至束手无策。   以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索尼影业资料泄露一事来说,尽管在大规模信息泄露之前,就已经被黑客攻击数次并得到了来自黑客方的提前警告,但美国政府对如何找寻黑客来源仍旧束手无策,在事后也仅凭攻击对象及事件缘由而猜测为朝鲜所为,索尼影业及美国的互联网安全更是受到极大损失。   此外,在另一方面,贸然发动针对中国的信息战争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首先,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布局与利益会首先受到冲击与影响,这就使得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得不到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拥护与推崇;其次,这也必将遭到全世界互联网同业者的谴责与批判,更会被戴上垄断与专制的帽子;最后,对中国互联网来说,虽能受到一定影响但问题不大,信息战争实际上可以说是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化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美国断然不会为了捍卫自身的互联网霸主地位而对崛起的中国互联网草率的发动信息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注定不会有胜者。中国互联网固然会因此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而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从此一蹶不振,霸权旁落。这显然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也正好印证了前文中互联网是一个共同体的理论。这也造成美国互联网在保证自己霸权地位的同时不得不对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做出忍让甚至帮助。而正是有了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才会使得美国互联网的强势不那么突兀与令人畏惧。历史是重复的,美国的势衰,不是技术,而是其对宪法或独立宣言的逐渐偏离。   只有中国崛起美国才能软着陆   国家互联网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鲁炜曾说:“中国想要的是一个世界,一个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崛起的愿景是什么?通过去年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自己追求世界互联网共荣的愿望。此次互联网大会不再仅仅只是邀请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来自说自话,而是真正用拥抱世界的胸襟同全球范围内的同行探讨互联网的未来所在。其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将互联网抛开国界的划分,而将其作为一个共同体,试图寻找出一条平等和谐的发展套路。   会中提出的九点倡议,即“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联合开展网络反恐、推动网络技术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广泛传播正能量、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推动网络空间共享共治”,可以说为中国互联网崛起,美国互联网霸权的软着陆找到了方法,也从战略的角度上打消了美国互联网霸权对中国的猜忌与忧虑。而此次大会也将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窗口。   中国互联网必将崛起,这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而这种崛起必定不会以威胁他国互联网发展为基础。因为,中国互联网从未有意与同美国互联网争夺霸主地位或与谁一较高下,它的目的往小处说是为每一位中国公民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与更为高效的工具,往大处说则是为中华名族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与创造。面对业已成熟枝繁叶茂的美国互联网来说,中国互联网只不过是一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树,真正的战略家会知道,与其说需要盯防设卡还不如帮持扶衬,日后能够共同抵御寒风的肆虐。   只要愿意放弃原有的偏见与歧视,在美国互联网之前必定是一片宽广的海洋,他将发现一个巨大的发展市场,无数潜力巨大的用户,以及更多值得投资的企业与创意。中美互联网完全可以抛弃“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莽撞做法,怀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心态谋求合作与共赢。因为只有中国互联网崛起,美国互联网才有软着陆的可能与机遇。   互联网也只是一个过客,互联网靠什么指引?被普遍认为的西方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研究的核心命题是什么?有人说是“什么是好”,在好的标准的指引下,无路不通,技术、商业模式、区域利益乃至荣誉、伟大的企业、幸福的生活,都在世界脚下。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