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股泡沫不等于互联网泡沫

2011-07-08 eNet&Ciweek

     最近互联网股有点热闹,有人又认为是泡沫,互联网股出现泡沫是难免的,但这不等于互联网泡沫。互联网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国概念股近期全面下挫,纳斯达克中国指数单周下跌近9%,大部分的中国概念股全线下跌。其中,新浪股价由每股120美元下跌至90美元,累计跌幅近30%。而除优酷、奇虎等少数公司外,在2010年和2011年的上市的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几乎全部破发。   一时之间,人们又开始流传互联网泡沫的说法。正如中国的股市很难反映中国产业的基本面状态一样,美国的纳斯达克中国概念网络股,也很难准确反映中国互联网基本面的状态。   我们看到,造成这次互联网股泡沫的东西,大多来自互联网的基本面之外。   首先是美国经济影响股市普遍下跌,这与中国互联网的好坏,没有直接的关系。美国就业数据、制造业数据、房地产数据等重要经济指标不佳,美联储的救市计划将要结束,都是近期美股下跌的因素。这些因素既不是中国互联网造成的,对中国互联网也没什么影响。但由于中国互联网股是美国股市的一部分,随着美股的起伏而起伏是难免的。   实际上,从长期表现来看,美国人对中国的互联网并不太了解。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到美国上市,一般要说成是中国的Facebook,或中国的Groupon,美国人才理解,其实八杆子打不着。反过来说,中国互联网真有什么问题,在美国股市上也很难有反映。   第二是一些不代表中国互联网基本面的企业蜂拥上市,扭曲了信息。搞互联网的人都知道谁做得好,谁做得一般。现在情况是,许多做得好的没上市,做得不怎么样的上市了。现在我看到一个不好的现象,一些企业不是为了做事而上市,而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个别的还不择手段,为了上市而不惜使出流氓招数。比如一家被央视315节目曝光并被工信部点名的企业,居然大摇大摆上市。反过来说,这样的企业,它们的股价掉下去,并不说明中国互联网的基本面在往下掉。   第三是由于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短线波动。今年3月以来,20多家中国概念股被曝光财务审计问题,个别互联网明星企业也出现令美国股市不解的信息,引起美国股市上的心理波动。其中,支付宝的问题,并不是“契约精神”出了问题,而是中国有关政策法规发生了变化,准确说是以往契约根本没考虑到后来中国法规的规定。而一些公司的财务审计问题,多数是互联网以外的。互联网股只是跟着受连累。   如果硬要找跟基本面有关的因素,可以认为美国资本市场前段时间对中国互联网股的追捧,不完全是冲着互联网,主要是盲目追捧中国概念股,现在冷静冷静是正常的。只怕过不了多久,他们又要头脑发热。不过,不管美国人头脑发热还是不发热,中国互联网都会照常发展,很少受美国经济冷热的影响,现在要比十年前成熟多了。   记得十年前,2000年7月,互联网股泡沫的高潮中,我经过计算,在报上预言,赢利将会在2004年2月出现。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果然是在2004年开始转向赢利的。这十年来,互联网股的风风雨雨见得多了。我怎么看这回的股市波动呢?我想还是抛开短线因素看基本面,主要是看用户和市场规模。上次网络股泡沫,中国用户27万,投入50亿,换回今天的1300亿美元市值;现在中国用户近5亿,未来五年可能再出1000多亿美元市值。算算你今天才投入多少就可以知道,投入产出是划算的。所以没必要大呼小叫,自寻烦恼。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