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责任观

2010-01-04 eNet&Ciweek

姜奇平天下归仁,在这里讲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而且是后现代责任观。

天下归仁的含义,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在这里是指,企业应像对家人负责那样,对社会上的每个人负责;应像对社会上每一个人负责那样,对自然环境中的一草一木负责。

我们今天这一期的主题,谈的是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环境责任三个主要部分。经济责任说的是企业作为经济人对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人的责任;社会责任说的是企业作为公民,体现社会公正等责任;环境责任说的是企业作为自然人,对环境应尽义务。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应该称为“企业责任”,其中包括社会责任。

另外一层,“社会”责任这种说法,从后现代眼光看,也不准确、不前卫。

传统工业化责任观的最大局限,是喜欢谈抽象的“社会”、“人民”。一到具体问题,就满不是那么回事,最后演变成官本位的责任:一切对网络正中央的官负责,离开了集中权力者的监视,谁也不负责任。后现代责任观的核心,则是责任人人有份,即责任“碎片化”。如后现代思想家鲍曼所说:“随着集中立法的烟雾的消散和代理权力回归当事人,这种选择明显地交给了道德个人自己的策略去决定,伴随而来的是责任。”从这个意义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叫企业自主责任更具未来色彩。

我国著名未来学家孔子对责任问题的认识,就有强烈的“从我做起”这种后现代色彩。如果以元光元年独尊儒术算,孔子对未来文明(当时的“未来”是第一次浪潮文明)的预见力,至少超前345年。相当于我们现在预测准了2355年的事情。以信息文明是农业文明的否定之否定来看,孔子的思想和方法中的后现代成分,现在也还没有过时,而且还很“先锋派”。

例如,孔子不抽象谈人,他说的对人民负责(“仁民”),是指像亲人对亲人(亲亲)那种具体人对具体人的责任;他说环保(“爱万物”)也不是抽象谈环境,而是以“万”来计量的具体的一草一木。所以后现代学者一般将孔子归入现象学派,他与胡塞尔一样,所有大道理绝不肯脱离具体的日常生活,又称本质直观。再如,仁是一种网际网络。强调先修人这个“内网”,再修家这个“局域网”,再把一个一个家构成的“局域网”,联接成国家这个“广域网”。尤努斯和阿里巴巴小额贷款的实践已表明,缩小网的责任单位,由小范围责任网再往外推,结成大范围责任网才是商业王道。再如,仁强调交互性,过去一说企业社会责任,总被理解为单向的慈善与施舍,这与孔子的TCP/IP思想(仁)格格不入。孔子的仁,说的是人与人的互动。不是单方面对利益相关人负责,而是利益相关人彼此交叉负责。网商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使企业责任内生于商业模式,就是因为具有利益交互。

说孔子深得互联网精神,从时间顺序上说不过去。但说互联网将深得孔子精神,大约是不会错的。我们发现,仁,也就是人对人负责,将成为互联网的新法则。一旦每个网民都克制自己不负责任的冲动,复归诚信的秩序,天下归仁焉。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