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产到网中发现云业务

2009-06-02 eNet&Ciweek

  云计算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如果往云里雾里扯,连中华民族的起源都可以跟云计算扯上关系。因为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龙、凤的原始意象分别为云和风。而《左传·昭公十七年》明明说过:“昔者黄帝氏以云纪。”这是黄帝与云计算攀上关系的最早文字记录。哈哈,这是开个玩笑。   云计算要从云里雾里落地,依我看,关键是要发现云业务。没有云业务,云计算就成了屠龙之术。屠龙之术这个典故,在古代本来就跟云计算有关,说的是一位古代武术教练,从师傅那承得一门武林绝学,能通过复杂计算出的套路来杀死龙。这位武术教练,终其一生,也没见过龙是什么模样,结果徒有一身好技术,却无用武之地(他不知从现代考古学观点看,他学的约等于挥着大刀去杀害云彩)。以后人们用屠龙之术,形容不与实实在在业务相结合的技术。   发现实实在在的云业务,是让云计算不致于成为屠龙之术的保障。   什么是云业务,云业务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让我们识别出来?我个人以为,云业务与云计算一样,一定都具有云的内在特征。云在这里,是指互联网的多元化、分布式的特征。云计算就是多元化、分布式的计算,是把计算资源象云那样,离散地分布到整个网络的各个节点,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云业务,自然也该是指多元化、分布式的业务。   如果给云业务找个反义的对象,恐怕最合适的就是新古典经济学说的资本专用性业务了。资本专用性说的是,资源不能在企业之间分享,资本只能由企业关着门自己享用。这显然是传统工业化的路数,从互联网的观点看,未免会造成流动刚性和资源浪费。   按照互联网的逻辑,既然计算能力可以象云一样,在网络各处分享,那也没有什么挡着让业务象云彩一样,飘出企业边界,在价值网络上被人分包。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几年前的ITO(信息技术外包)、现在的BPO(业务流程外包)、几年后的KPO(知识处理外包)会火起来。中国要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升级,“包产到网”就势在必行。这些,都是云业务的具体形式。   本期封面故事《云计算第三代》,在关注了云计算的ed和云计算的ing后,又开始发现起be 云计算ing来,诸如,在云计算落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困难?有哪些初步的案例和解决方案供参考和反思?其实,答案也许就散见在本期的另一些文章中,如匡冬芳《电子商务:外转内之困》提及,通过打通淘宝和阿里巴巴两个平台,整合两个子公司的客户、会员、渠道、技术等优势资源,让淘宝上的卖家到阿里巴巴上面去采购。又如孙冷《软件外包突围》提及的“软件外包行业如何突围”的思考。其中,都包含着“包产到网”这个新课题。无论是业务分散的中小企业,将支撑业务的技术包给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还是软件企业主动通过服务,为企业提供在岸或离岸的业务外包服务,最终都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   将来还有一种更大的云业务,需要云计算来支撑。这就是美国这一代已经流行、印度下一代将流行,中国下下代将流行的KPO业务。它将比现在的SaaS大几十倍。   谁发现得早就归谁。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你发现。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