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变革鸿沟

2008-12-11 eNet&Ciweek

  这一期的主题是“大象也能跳舞”。说的是,企业不光要做大做强,还要做活。   中国超大型企业沉浸在做大做强的大梦迷觉中,一睁眼发现,又落后世界了!   据IBM全球CEO调查,在全球范围内,89%的CEO表示他们预期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在中国,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中国CEO变革期望高于世界5%(23%vs.18%),而成功应变的低于世界5%(22%vs.17%),里外里差了10个百分点。出现了巨大的“变革鸿沟”。   跨越变革鸿沟,必须通过做活来应战。   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国有企业在经历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经历着“信息化现代化”转型,更重要的是,今后将全面迎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创新”的挑战。企业对信息化理解有了深层次的转变。许多大型中央国企信息化正在从原来的单一的IT基础设施的投入、管理信息化,逐渐过渡到将“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融合”的阶段,向着做大做强做活的方向转变。   为此,需要三个层面的网络化,跨越“变革鸿沟”:   ——在产业层面做活:通过价值网络,将企业变为商业生态系统;   ——在企业之间层面做活:通过电子商务网络,提高社会有机体活性;   ——在企业内部层面做活:通过数字神经网络,提高复杂网络条件下的灵活性;   在这些转变的背后,是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新兴增长方式的出现。而具备互联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企业,将是新的增长方式的最初受益者。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优秀,就一定能在做活方面出众。联想就是一个例子。   联想确实可以算是做大做强的典型,但他适应美国市场的能力要比适应国内市场的能力,显得弱了不少。如果拿戴尔适应中国的能力,与联想适应美国的能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联想在转型能力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至少不象戴尔那样灵活,那样适应网络化的环境。   联想一直以来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但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本期仲大军的《联想集团的困局》一文,希望是逆耳忠言。仲大军的文章谈的是联想,又不仅是联想。他让我们思考:“当国外经济危机不断扩散开来之后,在我们国家,象联想这样的企业将如何度过难关?”   联想的冬天真的到来了吗?我并不赞同仲大军的所有观点,特别是关于国际化的观点。我希望追问的是,联想为什么不能适应国际市场?而不是该不该国际化。今天,适者生存的“适”,不光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战略。适,就是做活。希望人们在这方面展开反思。   联想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力求做强利润,固然是努力方向。但是如果真正要做到华人第一品牌,更需要跨越自己的“变革鸿沟”,在做大做强基础上做活,提高适者生存能力。这道理对其他企业也是一样。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